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策略经营 > >> 正文

广州市青少年锦标赛13项夺金、总奖牌数破百,南沙体教融合新机制落地一年显成效

时间:2023-08-30 18:49:4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珊 南沙报道

5月以来,广州市青少年锦标赛各项目紧锣密鼓地开展,计划持续至10月,合计举办42个体育项目的角逐。南沙区成为今年各区中的“黑马”,截至目前,南沙区参加完赛的27个项目中,获得26金、38银、38铜,共计102枚奖牌,金牌及奖牌总数均较往届翻番;足球、篮球等11个项目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共13个项目夺金;总参赛项目达31个,数量较往届增加4个。

南沙区青少年竞技体育成绩的明显提升,与其去年在全市首创推出的“无围墙式”青少年业余体校机制密切相关。在我国竞技体育培养体系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一直没有传统体校的南沙,以区内中小学校和运动基地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借道”体教融合形成了后发优势。


【资料图】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走访南沙体校、训练基地、学校发现,在近一年的无围墙体校建设过程中,体校教练走进校园,发挥起体育系统、教育系统和家庭三方的关键纽带,提升校园体育专业性,校方和家长对南沙青少年竞技体育的参与度也明显加强。在专家看来,无围墙体校模式是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选拔培育的有力探索,南沙应发挥地域优势,积极争取广东、广州以及周边城市的多方体育资源,才能培育出区域特色的优势项目。

(在2023年广州市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中,南沙区共有8支球队163名运动员参赛,其中男子丙组、女子丙组、女子儿童组均以小组第一的成绩进入决赛,女子儿童组夺得历史首冠。 受访者供图)

强化以赛促训,体校、学校、家长三方形成合力

7月中旬,在南沙体育馆里,广州市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现场“刀光剑影”,一群8、9岁的稚童身着武术服,一招一式稳准狠,英气十足。武术套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成为特设项目,2020年入选青奥会正式比赛项目,是凝结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体育竞技项目,在南沙也拥有了较长时间的青少年竞技体育训练基础。今年,南沙区武术队斩获4金、6银、4铜共14枚奖牌。

“南沙有一位优秀队员超龄了,不然我们取得的成绩会更好”,南沙区少年宫科体部田超介绍,一个月前,南沙区武术队老队员黄焯彬作为广东队员,参加在新疆举办的2023全国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暨第十一届亚洲青少年武术锦标赛选拔赛,获得男子A组南拳第二名、南刀第三名、南棍第二名。

当老队员在全国赛事获奖的喜讯传来,南沙区武术队里的孩子们和家长也十分兴奋。“黄焯彬的职业体育生涯才刚刚开始,但是他已经坚持了十年训练。运动员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老队员不断取得好成绩,学业和事业有了更好的发展,对新队员和他们的家长都是莫大的鼓舞。越来越多家长愿意给孩子报名参加训练,也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田超说道。

以赛促训、以赛选拔,一直是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选拔的重要机制。南沙区青少年业余体校总教练方文告诉记者,在今年的市青少年锦标赛中,南沙区皮划艇、足球、网球、高尔夫等多个项目的成绩均取得了质的飞跃。其中,南沙参加了足球项目全部8个组别的赛事,并且在女子儿童组比赛中实现了金牌突破,在全市青少年足球体育领域引起了关注与讨论。

“竞技体育是残酷的,无论差距是几毫秒、几毫米,大家只会记住第一名和打破纪录的人。”方文说,竞技体育的魅力也在于此,在持续参加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赛事过程中,运动员通过比赛交流、环境激励,可以实现快速的成长和突破。因此,今年南沙体校积极组织区内学生参加各类市、区赛事,也得到了学校、家长的支持。区内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中不断学习和突破成绩,更难得的是适应了专业的训练节奏,参赛信心也越来越足。

体教机制融合,选材面和训练资源在校园铺开

我国推动“体教结合”已近40年,如今体育生凭借成绩获得高校特招等渠道进入高等学府,对于发展青少年体育产生了良好效应。但是,在中小学阶段,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规模和各方投入资源,都仍与国外先进区域有较大差距。

去年9月,南沙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教育局联合各中小学、项目训练基地,在全区首批设立30个青少年业余体校训练基地网点学校(含一校多区)和7个项目训练基地。随着基地挂牌,区内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的选材面、训练资源全面铺开。

南沙皮划艇基地负责人教练赵蓉蓉告诉记者,“过去我们招募运动员真的只能是满街拉人”,她坦言,只要是遇到身体条件、性格、兴趣等方面适合练皮划艇的,自己就忍不住上前与孩子、家长攀谈几句,但是往往成功率非常低。无围墙体校机制建立之后,可以走进校园选材,“学校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今年我们皮划艇项目成绩进步的最大助力”。

在南沙无围墙体校探索实践中,体校教练既是区队项目的教练,也是学校的体育老师,围绕各网点学校的训练项目,开展选材、组队、训练、运动员注册、比赛等工作,将体育人才培养融入教育场景。2021年,总教练方文、武术项目教练黄穆升、皮划艇项目教练钟晓玲共同加入南沙体校,为南沙体育教练人才注入了强劲活力。其中,方文本科就读于武汉体育学院,曾于2013至2017年蝉联湖北省大学生运动会男子铅球冠军,后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体育大学取得了体育专业硕士学位,拥有丰富的体育参赛、裁判和团队管理经验。

方文表示,学生们过去只有周末可以在体校指定场地集中训练,如今,南沙在30家网点学校开设了足球、网球、帆船、高尔夫、武术、柔道等16个项目,让竞技体育走进校园,日常训练日益规范化。“孩子的天性永远是爱玩、吵闹的,运动能够让孩子在学习之余充分释放天性、强健体魄。对于具备优秀潜质的孩子,他们可以在更加熟悉、开放的环境中开展运动训练,也避免了长期封闭训练带来的诸多困扰。”方文说。

联动省市资源,打造区域特色的竞技体育优势项目

无围墙体校机制落地取得了良好开端,但是,在网点学校和基地持续建设、市区级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衔接等领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

田超分享,与传统体校相比,目前南沙无围墙体校的日常训练强度仍有较大差距,小队员入选市队之后难以适应训练环境的情况也普遍存在。赵蓉蓉则认为,目前训练基地虽然引入了国家冠军级的专业教练,但是在训练管理人才和基础设施方面,难以得到与传统体校水平接近的政府资源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网球、帆船、高尔夫等运动项目在南沙区已逐渐形成了市场化发展模式,并且场地资源优于全市甚至周边地区。在本次广州市青少年高尔夫锦标赛中,南沙区队获得了6金、2银、1铜的突出成绩,南沙高尔夫球会项目经理何昆鹏告诉记者,“高尔夫项目要打出好成绩,必须要有练习场支持,而球场费用较高。南沙区队发挥了有高尔夫球场的优势,近三年来,南沙高尔夫球会为有潜质的队员提供免费或优惠下场训练的支持,还有固定的专业教练指导,大大提高了队员的实战水平。我们的队员团队凝聚力也会更强,为了代表南沙参加这次比赛,许多队员也放弃了出国参加其他排位赛的机会。”

在暨南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主任、教授吴延年看来,南沙无围墙体校的建设应突出区域特色的优势项目,一是打通向省市输送体育人才的渠道,二是与东莞等周边体育强市紧密联动,三是充分调动家庭、社区、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发展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的新型培养机制。

“南沙区足球、网球等项目的群众基础和俱乐部氛围都比较好,近期又陆续在全国和省市级的比赛中需要了突破性的成绩,应该利用好这些优势,争取省市支持,把一些项目的培训基地布局在南沙。” 吴延年说。

南沙区作为广州唯一沿海区域,已在帆船项目创新开展了广州市队区办模式。南沙青少年帆船队代表广州队,在2022年广东省运动会项目获得团体第五名佳绩,两名队员获评国家二级运动员。目前,南沙帆船协会依托游艇会,聘任多名拥有世界赛冠军成绩的专业教练,建立起一支广州本地学校青少年组成的运动员队伍,并且与多所南沙的中学合作,每周开设帆船课程,让青少年帆船在校园扎根。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游戏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